古时候匈奴是什么民族-古代的匈奴人是现在的哪个民族-百野燃气灶服务商维修免费吗
还不知道:匈奴现在是什么民族的读者,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
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中记载,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,曰淳维。唐虞以上有山戎、猃狁、荤粥。于夏末商初被北迁之夏族淳维兼并为匈奴,世居于北蛮,随畜牧而转移。
最强悍民族,天性野蛮勇猛
众所周知,匈奴是古代最为强悍的民族之一,匈奴人曾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地区。且匈奴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了,西周时已出现部落,匈奴人身体强壮,擅长战斗,常年过着游牧生活。
等到东周时期,匈奴人逐渐发现了在南方有着极其多的财富,因而他们为了获得这些财富,他们一再侵袭南方的民族,但由于汉武帝的大力反击,将其打到了欧洲,匈奴人又被欧洲人称作是“上帝之鞭”。
匈奴人的生活习惯与中原人大为不同,罗马史学家阿米亚诺斯对于匈奴人有一个很具体的描述:“匈奴人的凶猛和野蛮是难以想象的。他们划破他们的孩子们的面颊,使他们以后长不出胡子。他们身体粗壮、手臂巨长,不合比例的大头,形成了畸形的外表。
他们像野兽般地生活,食生食,不调味,吃树根和放在他们马鞍下压碎的嫩肉。不知道犁地使用,不知道固定住处,无论是房屋,还是棚子。常年游牧。他们从小习惯了忍受寒冷、饥饿和干渴。”
并且匈奴人还有一个让欧洲人十分恐惧的野蛮习俗——猎头。匈奴人把摘取敌人的首级当作炫耀武功的唯一手段,若是他们杀死的是敌方的主将或是仇人,他们还会将其眉毛处割开,然后在外面包上皮子,里面再嵌上金银,作为饮酒的杯子使用。
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便有记载:“其攻战,斩虏首赐一卮酒,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,得人以为奴婢。”可见匈奴人有猎头的习俗,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颅是荣誉的象征,可以得到部落的赏赐。
步步崛起,汉匈争霸
匈奴人的强悍确实使其一度成为北方的霸主,最鼎盛之时,其疆域更是囊括了整个西域和西伯利亚、蒙古地区、东北地区以及河套平原等地。其实力不可谓不强,那么如此厉害的匈奴最后又去哪里了呢?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匈奴是如何步步崛起又走向了何处的。
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,匈奴仍然继续南侵,秦时,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,夺回河套草原,将匈奴驱赶到了蒙古腹地,并且为了防匈奴的入侵还修筑了秦长城来抵御。但即便如此,匈奴人的天性便已经注定了他们是一个侵略性的民族。
因此在休养生息了十几年之后,当汉高祖刘邦推翻秦朝之后,匈奴便又祸害了中原长达百年。
西汉时,匈奴在伊稚斜单于带领之下,屡次进犯云中、上古等县,一度成为西汉政权最大的威胁,因此汉武帝先后派出了卫青、霍去病等汉朝名将,最后一步步打败了匈奴。匈奴势力大大削弱之后,被迫北迁到了聊无人烟的漠北地区生存。
昔日强大的民族却因内斗衰弱,后代生活在如今这些地方
汉朝即便强大,却无法根本铲除匈奴,匈奴之亡,源于内斗。
公元前58年,匈奴五单于互相争立,五个部落之间的相互争自然是各有胜负,但不可避免的是,伤亡是必然的,而内斗势必还会影响民族的各方面发展。
公元前36年,汉元帝派甘延寿等将领征战匈奴,人心不齐的匈奴此次败得惨烈,就连单于也都杀死了,自此,匈奴便被灭了。
而当年匈奴人在惨败之后,南匈奴人逃到了中国的山西和河北一带,随着岁月推移,匈奴人也改为了汉姓。最终他们的血脉也早已和汉人融为一体,自然也就是为什么没有了匈奴这一民族的原因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部分的匈奴人逃到了欧洲,可能由于战争的失败使得他们失去了家园,他们也不曾再提起这些往事,便也就慢慢遗忘了历史,最后在欧洲定居了下来。
经过专家的检测之后,如今的匈牙利人与古代的匈奴人是最为接近的,因此很有可能逃往欧洲的这部分匈奴人便是现在的匈牙利人。
最后还有一部分匈奴人留在了蒙古草原,后被鲜卑族兼并,随着互相通婚,他们的血液融合后便都以鲜卑人自称。所以在现代,蒙古人血统中也有匈奴人的传承。
小结
曾经困扰了古代中国数百年的匈奴族已经随着岁月的逝去,而永久地埋葬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,昔日的辉煌也已成了过往云烟,幸而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东方大地上,这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和光荣!
参考资料:《史记·匈
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什么意思?古时候学富五车的意思
前言:常常在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的时候,会说到“学富五车”这个成语,其实这个成语原本是出自《庄子》一书,书中原文是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”,字面意思被很多人理解为这个人读过五车书,但其实不是,“学富五车”表达的意思是这个人要有五车书的著作才可以,而且五车书都是自己写的,那古代的五车书是什么概念?“学富五车”到底有多厉害?
古代书籍材料,木牍与竹简
古代的书与我们现在的是不同的,今天我们读的纸质书,是在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才有的,虽然当时已经有了纸,但是纸质图书并未得到广泛普及,当然在“学富五车”的先秦时期,就更没有纸质书了,当时的书的材料称之为简牍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竹简。
首先说一下当时书的材料简牍,其实“简”和“牍”是两种不同的木片,简一般是又细又长的木片或竹片,牍相比简来说则是更为宽一些,两者的材料一般都是用竹片或是木片,而我们常说的竹简中的简,一般几乎都是用竹片,牍则是多用木片制成,也被称之为“木牍”。
古代木牍竹简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,在久远的古代,相比在青铜器上,或是龟甲、或是石头上刻字来说,在竹子与木片上刻字显得十分方便,后来在战国时期得到了广泛运用,竹简的制作过程也不简单,首先得选好上等的青竹,然后将其裁成合适的大小尺寸,裁好以后再从火上烤。一方面能够减少竹简的重量,另一方面也能保持干燥防止发霉,更利于保存,竹简的宽度通常在0.5到1厘米之间,具体的长度则有书写的内容而定,而字数少的像是信件之类的,用一块木牍就够,因此古代也称信件为“尺牍”。
古代竹简竹简重,字数多
“学富五车”时代的书就是竹简,重量相比纸质书来说完全不能相比。在《史记.滑稽列传》的记载中,东方朔曾经写信给汉武帝,自荐自己,当时用了3000多片竹简,需要两个人抬着才能将这些竹简送到宫殿当中,一片竹简能写大概30个字左右,3000片竹简也就是10万字左右,而10万字的书印成我们现在的32开,普通小字体的书也就100多页,哪怕是小学生也可以轻松将其拿起,这足可见当时竹简的重量。
东方朔剧照那“学富五车”中的五车竹简是有多重呢?主要研究秦汉史的历史学者邢义田在2007年12月份发表的《汉代简牍的重量、体积和使用》一论文中,曾经考证过,东方朔上书时用的竹简重量大约能在12公斤多,按照此重量来计算的话,3000多片竹简能写大约10万字左右,重量则在12公斤左右,如果平均算下来的话就是每公斤的竹简上大概能有8000字左右,而古代马车的载重通常能达到200公斤左右,五车竹简下来的话就是1000公斤,这么算下来“学富五车”大概有800万字。
古代竹简学识渊博,名不虚传
800万字听起来是不多,但古代的“学富五车”可不是读过五车书的意思,而是写过五车的书。而且最重要的,先秦时代人们都是用精简的文言文写书的,在写字方面是能省一个字就省一个字,字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远远超过过了我们现在所用的白话文。而且古代人读书,读的都是一些学术著作,以今天的眼光看,学术水平非常之高,难度极大,所以古人说的“学富五车”,是真的学识渊博啊。
参考文献《史记》《庄子》《学富五车》《古
- 上一篇:古时午时三刻是什么时候-古代午时三刻是什么意思-新区好太太燃气灶维修换电池教程 [2024-06-12]
- 下一篇:古时候为什么要通房丫头-古代通房丫鬟是做什么 [2024-06-12]